《泰坦第一季》
中新网大同8月5日电 (胡健 李常慧)第七届“山西石窟考古田野工作坊”日前在山西大同云冈研究院开班,来自海内外的16名学员将在10天时间里完成石窟考古方面的工作。
其间,学员将参与专家授课、研讨交流、洞窟实地实习、野外考察及成果汇报等系列活动。学员们将重点聚焦云冈石窟第7窟和第8窟进行集中考察和研讨,产生最新的研究成果。其次,参与的16位学员中共有13位博士研究生,这些学员大部分持续从事石窟及相关研究,有的已经发表多篇学术论文。
开班仪式后,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郑岩教授以《美术史工作者如何使用眼睛》为题,为全体学员及云冈研究院业务人员讲授了工作坊首课。本届工作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、传统方法与先进技术并重,旨在培养石窟寺考古后备力量,加强队伍建设,推动中国石窟寺考古发展,促进“云冈学”建设。
“山西石窟考古田野工作坊”始于2019年,此前已举办六届,吸引海内外高校及文博机构数百名学员参与。该平台在加强石窟保护、深化研究、培养专门人才及推动“云冈学”学科建设方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。本届工作坊由云冈研究院、云冈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、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、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以及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联合主办。(完)
【编辑:张令旗】
“随着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,我们也希望可以利用这些技术获取更多的信息,比如对积石冢内人骨的DNA分析,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埋在一处的这一群人,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,进而认识到红山社会到底是血缘群体还是地缘群体。”《泰坦第一季》 1981年,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始,郭大顺再次负责起建平县的工作。在时任朝阳市文化局局长宫殿东的组织下,他给全县32个公社文化站长做了一次普查前的培训,特意强调了寻找红山文化玉器出土地点的重要性。话音才落,富山乡文化站长赵文彦便在课堂休息时反映了一个重要信息:附近马家沟老乡家有一个“玉笔筒”。直觉告诉郭大顺,红山文化玉器更直接的考古证据可能要露头了。